2009/03/18

不一樣的小黨契機

前幾天,到建國花市,剛好遇到綠黨候選人的宣傳腳踏車隊。這位候選人提出的口號:「藍綠都缺乏反省的決心與勇氣,選民應該用選票來表達不平...」。剛好也是前幾天,苗栗的立委補選,國民黨選輸了,與論一片告急與反省聲。如果真的就此懂得反省,對人民總也是好事。前天,沉默了兩天的苗栗縣長跳出來說話,說都是馬政府高失業率害的...(當初他不是還想蓋馬奮館??)
一般而言,大型的選舉,小黨難有立足空間。尤其是在奇妙的國會減半之後,小黨與無黨參選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。不過,也許,這次的補選,說不定會有奇蹟出現!!?? 真的很希望有奇蹟出現,給那兩個爛蘋果一些些教訓。真的不希望,每次選舉,非得只能想辦法從中挑個比較不爛而已...

2009/03/07

為什麼要離開資策會?

為什麼要離開? 這個問題想過不知多少次!
今天看了棒球經典賽-台灣VS.中國
我們又輸了,心情真是超超沉悶
不過,在比賽剛開始時,我就先留了一篇文章,預測一下結果
文章在此:2009WBC-預留的文章
之所以留下這篇預測,是因為意外(也不算意外)發現,自己離職的原因跟台灣輸球的原因...是"類似"的哦!!

哪裏類似呢!?
「以人為本」VS.「共體時艱」
也就是,「以處理每個個人的問題為優先」VS.「以處理組織面對的困境為優先」

事實上,在 PMP 的課程裏,也曾討論過關於「衝突管理」在東西方文化與觀念上的差異! 這裏並不是說,「以處理每個個人的問題為優先」就是對的,「以處理組織面對的困境為優先」就是錯的。這兩種不同的觀念各有其時代背景,也各有其優缺點。問題只在於,當前是個什麼樣的社會什麼樣的環境;這世界在變,變到哪了? 人的觀念在變,變成什麼了? 問問看,現今台灣社會,還有沒有哪一位家長,會用「以國家興亡為已任,置個人死生於度外」來教育自己的小孩呢!!?? (這句話絕對不代表"愛國心"不重要,絕對不是這樣)。然後,我們的問題還不只是"習慣性"的使用「以處理組織面對的困境為優先」的觀念來執行管理事務,更糟的是,全然缺乏"共體時艱"執行之後的 "Lesson Learn"...

我們的棒球呢,很像哦!! 去年北京奧運第一次輸給了中國(京奧棒球-台灣首次輸中國);然後中職問題不斷:米迪亞收手、中信鯨解散;在危機亦是轉機的呼聲中,又剛好不少旅外球員回注,剛好正是一個改革的好時機;卻在「共體時艱」的大旗下,出現了"特別選秀會"這種超有趣的小怪物。(在這裏,偷偷說一下:「"倪福德",支持你,你沒有對不起任何人,是有人對不起你...曹錦輝,加油,不過,想衝撞體制,就要有倒在沙灘上的決心」)

這幾天還有幾個有趣的新聞:
1.撞球王子轉籍新加坡。為這件事,撞協還取消了他參加"廣州表演賽"一事...(吳爸爸,我支持你)
2.ESPN停播SBL賽事。SBL說ESPN"忽視"商業道德;不過,有位網友說的好,哪有人合約沒簽就要人家先播?? (不好意思,以前真的是這樣,我的前公司也是如此,合約還沒簽就先寫程式!!)。話說回來,只有59位觀眾的賽事,有多少賺頭呢!!??

民進黨的情形也很像呢! "團結"成了唯一重要的事。在「共體時艱」的感昭下,一切會引發衝突的意見都被...smoothing or withdrawal... (國民黨...懶得評...)

而我呢,也曾跟我的...前公司主管討論過"新"的「衝突管理」的想法與觀念,結果當然是,沒被接受。沒被接受的原因是:「眼前的困境都過不去的話,還談什麼未來!!??」。我是忍不住回嗆:「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」。當然,一樣,不被接受。好啦~~這就是我離開的原因!!

2009/03/05

司法主導的政治妄想

今天在看林濁水先生的書 - 「歷史劇場」時,裏面有一段話,讓我笑到不行。這段話是這麼說的:
 (政治)比諸球隊,行政、立法有如前鋒後衛,球賽開始,雙方馳騁全場,攻城掠地;至於司法則如守門員,負責(原文寫"只能")固守球門,如今(台灣的政治)前鋒後衛全數犯滿離場,剩下守門員衝到對方球門射球,主導球賽,真是荒唐古怪。

由於實在太好笑了,我的笑聲甚至大到引起他人側目....^D^
不過,我想這種情形並不是台灣政界獨有,幾幾乎是整個台灣社會的普遍現象。以我的前公司為例,主管層對於"政策的制定與執行"(立法與行政),可以說是一整個的"無知"(註)。其結果就是,政策的推行全然仰賴稽核與處罰(司法)。當然,這兩者(台灣政治與我的前公司)的情形仍有不同,我的前公司前鋒後衛沒有犯滿離場,頂多只是"不知所措"而已;我的前公司的守門員也沒能跑去射門,因為稽核的標準與方式無法確立(稽核的標準與方式也是由我們"不知所措"的後衛所擬定...)。我們有價值觀的錯亂,而沒有(比較沒有)族群的對立,值得慶幸...嗎!!??

法律,是道德的最低標準。然而,我們正處在,道德觀全面"扭轉"的年代(不是淪喪,只是正在轉換);在新的道德觀被"萃取"出來前,司法就成了價值判斷的唯一準則...只要守門員不陣亡,還有希望的啦~~~

註:
主管層對於"政策的制定與執行"的"無知",其實也不能怪他們。人家可也是從荒煙漫草中,憑著過人的努力與毅力,爭得現在的榮景。只是,當初的小團隊,合著行政立法司法於一身;現在組織擴大了,應該將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開,又有誰懂地吶~~~
而且,一般而言,一個 10 人團隊裏,大概頂多只有 2~3 人是真的具有足夠的才能,能夠真的成為主管或領導者。然而,在台灣社會下,一人得道,總得雞狗升天;是以組織擴張後(或是取得執政權後),總是會出現"雞主管" or "狗長官"的有趣現象。這一點,在「歷史劇場」裏,"好像"也有點到一些些。有沒有可能,在不改變台灣原有文化之下,改善這種情形呢?? 我還在想...

2009/01/13

PMP Pass

今天早上,終於去考過了 PMP ~~~YA~~~
其實自己很喜歡讀書,也常涉獵一些管理類知識書籍,只是基於對考試的恐懼感(Plus懶惰),始終未能跨出認證這一步。這幾天,努力猛K PMBOX,雖然覺得裏面的管理流程知識很有趣,卻也"不得不"承認,PMP 真的不是很有用!!!

之前就曾看過這篇文章:
PMP證照是專案成功的保證嗎?
裏面有一段話:「一個專案經理的工作,大概有70-90%的時間在協調溝通」
相信多數的人對這段話都能認同 (包括 PMI...吧!?)
然而,整個 PMP 44 個段階裏,屬於溝通的只有 4 個...另外,整本 PMBOX 400 頁,溝通管理只有 14 頁。假設,我這個專案經理必須花 80% 的時間在溝通上面,那麼,我也不過只是用剩餘 20% 時間在處理整個 PMP 裏 90% 的知識流程...真是有點...完全的違反 80/20 原則?

另外,在 PMP 知識顉域裏,有一堆的東東,"幾乎絕對"需要組織的支持與配合。例如:變更控制管理系統、人員配置管理系統、信息發佈管理系統...以及各式各樣資訊收集與計算工具(績效、財務、品質紀錄...)。如果一個組織還要讓專案經理用"溝通之外"的剩餘時間,再自己用 Excel、Word、甚至紙筆,去計算繪製 EV、PV、Pareto Chart...這個專案會成功才奇怪吧!!?? (除非是 1 人專案!?)

我想,把 PMBOX 割一半,用來對組織或公司做認證,是不是更有用呢!? 畢竟裏面有很多東西,似乎只要環境設定好,流程定義好,大多數的專案經理就可以照著做!? (反過來說,環境不配合,想照著做也沒用!?) 專案經理的認證重點,應該在於對專案管理的流程"概念"有充分了解,以求能快速"融入"組織的"硬體"架構環境;了解流程概念,以求在專案執行時,能快速且正確的"選擇"或"驅動"進入較好的流程階段,以達到簡化管理的目的。至於進入各流程階段後的執行細節、工具與技術,反而應該是組織本身需要去處理與建立的...!!!???

以上,考完 PMP 的有感而發。這幾天 K 書,我家貓咪總愛來跟我搗蛋。我看書,她要來玩我的書;我上線上模擬測驗,她要趴上我筆電...算了,總是考過了,還是感謝她的伴讀吧!!?? 好累...睡覺去...

2009/01/05

高速公路的速限標誌

只有開過高速公路,高速公路的速限標誌應該不會覺得陌生(除了家裏太有錢,不在乎吃罰單的人)。通常,我們一定會先看到這個標誌:


對於大多數開小車車的我們,上面這個標誌,沒有意義,不用理他。重點是後面那個,在前一個速限標誌後面不遠處,還會有一個速限標誌:


這個標誌才是開小車車的人需要注意的東東 (有些路段速限 100,有些路段速限 110)。然後呢,我沒事常在想一個問題,如果我是一個不懂中文的外國人,拿著國際駕照來台灣租車出遊,上了高速公路,看到這樣連續 2 個資訊不同的速限標誌,我應該怎麼辦??

事實上,我們有很多交通標誌,常會附帶有"中文"的例外條件:"禁止右轉"附帶"公車除外";"禁止左轉"的標誌下面附帶"17-20時",下面再加一行"(例假日除外)"...雖然我是本土台灣人,但每次開車時看到這種附帶資訊的交通標誌,都讓我覺得頭痛外加眼睛痠;車子行進中,看到"禁止左轉"時,還要再分神瞇眼看一下標誌下面那一排小小的例外條件字串,然後再描一下時鐘,腦海裏開始計算"現在"到底可不可以左轉;此時車子當然還在行進中,眼睛不但觀四面,更是要觀八方...

我個人認為,我們的交通部偷懶 (雖然這也不能怪他們)。當交通標誌之表意有不同的情形出現時,應該要能發明創造新的標誌,而不該只是用段文字描述即了事 (文字描述應該只適用在暫時性的情形)。不過,算了,別說政府了,就算是私人公司 (例如我...以前的公司),也不會有這麼主動的 sense 的啦~~~